標題: 雲棲淨土彙語(節錄一)
buda (清淨平等覺)
初級會員
Rank: 2



UID 20
精華 0
積分 778
帖子 29
積分 690
閱讀權限 100
註冊 2008-12-12
來自 Pingtung, Taiwan
 
發表於 2008-12-26 03:46  資料  主頁 短消息  加為好友 
雲棲淨土彙語(節錄一)

雲棲淨土彙語(節錄一)


普勸念佛往生淨土
  《彌陀經》言,若人念佛,臨命終時,必生彼國。又《觀經》言,念佛之人,生彼國者,蓮分九品。蓋此念佛法門,不論男女僧俗,不論貴賤賢愚,但一心不亂,隨其功行大小,九品往生。故知世間無有一人不堪念佛。若人富貴,受用現成,正好念佛。若人貧窮,家小累少,正好念佛。若人有子,宗祀得托,正好念佛。若人無子,孤身自由,正好念佛。若人子孝,安受供養,正好念佛。若人子逆,免生恩愛,正好念佛。若人無病,趁身康健,正好念佛。若人有病,切近無常,正好念佛。若人年老,光景無多,正好念佛。若人年少,精神清利,正好念佛。若人處閑,心無事擾,正好念佛。若人處忙,忙裏偷閒,正好念佛。若人出家,逍遙物外,正好念佛。若人在家,知是火宅,正好念佛。若人聰明,通曉淨土,正好念佛。若人愚魯,別無所能,正好念佛。若人持律,律是佛制,正好念佛。若人看經,經是佛說,正好念佛。若人參禪,禪是佛心,正好念佛。若人悟道,悟須佛證,正好念佛。普勸諸人,火急念佛。九品往生,華開見佛。見佛聞法,究竟成佛。始知自心,本來是佛。


普勸念佛
  夫學佛者,無論莊嚴形跡,止貴真實修行。在家居士,不必定要緇衣道巾,帶髮之人,自可常服念佛。不必定要敲魚擊鼓,好靜之人,自可寂默念佛。不必定要成群做會,怕事之人,自可閉門念佛。不必定要入寺聽經,識字之人,自可依教念佛。千里燒香,不如安坐家堂念佛。供奉邪師,不如孝順父母念佛。廣交魔友,不如獨身清淨念佛。寄庫來生,不如現在作福念佛。許願保禳,不如悔過自新念佛。習學外道文書,不如一字不識念佛。無知妄談禪理,不如老實持戒念佛。希求妖鬼靈通,不如正信因果念佛。以要言之:端心滅惡,如是念佛,號曰善人。攝心除散,如是念佛,號曰賢人。悟心斷惑,如是念佛,號曰聖人。

  一勸極閒人念佛。婚嫁都畢,子孫克家,安閒無事,正好盡心盡力念佛。每日念幾千聲,乃至幾萬。
  一勸半忙閒人念佛。半了不了,或忙或閑,雖不極閑,亦可忙時治事,閒時念佛。每日念幾百聲,乃至幾千。
  一勸極忙人念佛。勤勞王事,奔波家業,雖無閒時,也須忙裏偷閒念佛。每日晨朝十念,乃至日間或念幾百。


骷髏圖說
  傅大士云:“漸漸雞皮鶴髮,看看行步龍鍾。假饒金玉滿堂,難免生老病死。任汝千般快樂,無常終是到來。唯有徑路修行,但念阿彌陀佛。”大士此語,正所謂“萬般將不去,唯有業隨身”者也。
  如何是“萬般將不去”?人生所有官爵、金寶、屋宅、田園、飲食、衣服、玩好,乃至嬌妻、愛子。無常到來,哪一件是將得去者?
  如何是“唯有業隨身”?人生所造諸貪瞋癡業,非禮姦淫,恣意宰殺,為子逆父,為臣欺君,克眾成家,陰毒害物,種種惡業。無常到來,這都緊緊隨著你者。
  既然如是,若不猛省回頭,改惡從善,洗心念佛,豈非徒得人身,虛生浪死。苦哉苦哉!
  我觀世人個個皆好念佛,今三等列之:一者極閒人,應當無晝無夜,一心念佛。二者半閑半忙人,應當營事已畢,即便念佛。三者極忙人,應當忙裏偷閒,十念念佛。
  又復富貴之人,衣祿豐足,正好念佛。貧窮之人,安貧守分,正好念佛。有子孫人,得人替力,正好念佛。無子孫人,心無牽掛,正好念佛。無病之人,身力康健,正好念佛。有病之人,知死不久,正好念佛。聰明之人,通經達理,正好念佛。愚鈍之人,無雜知見,正好念佛。以要言之,天上人間,四生九有,皆當念佛。
  奉勸世人,何不趁此四大未作骷髏時,早早念佛?直待萬般將不去,唯有業隨身,懊悔無及了也!


示在家二眾
  人生母子、夫妻、一家眷屬,俱是宿世虛緣。暫時會聚,終必別離,不足悲苦。可悲可苦者,乃是空過一生,不念佛耳。今但萬緣放下,迴光返照念佛,即是一生要緊大事,更無多語。此外只管純一念佛。其念佛,要字字心上照過,歷歷分明,時刻切心,不容些須妄想雜念。早晚禮佛時,懇苦發願求生淨土。如此捱到臨命終時,自然正念現前,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,蓮華化生,永離諸苦。


出世間大孝
  人子于父母,服勞奉養以安之,孝也。立身行道以顯之,大孝也。勸以念佛法門,俾得生淨土,大孝之大孝也。予生晚,甫聞佛法,而風木之悲已至,痛極終天。雖欲追之,末由也已。奉告諸人:父母在堂,早勸念佛。父母亡日,課佛三年。其不能者,或一周歲、或七七日,皆可也。孝子欲報劬勞之恩,不可不知此。


出世間大孝
  世間之孝三,出世間之孝一。
  世間之孝,一者承歡侍彩,而甘旨以養其親;二者登科入仕,而爵祿以榮其親;三者修德勵行,而成聖成賢以顯其親。是三則世間之所謂孝也。
  出世間之孝,則勸其親齋戒奉道,一心念佛,求願往生,永別四生,長辭六趣,蓮胎托質,親覲彌陀,得不退轉。人子報親,於是為大。
  予昔甫知入道,而二親云亡,作《自傷不孝文》以伸悲恨。今見在家、出家二眾中,有具慶者,於是倍增感慨,而涕泗交零,稽首頓首以勸。


示某居士
  堅持五戒,一心念佛。孝養父母,亦勸其一心念佛,求願母子同生淨土。隨緣度日,來供則受,莫行募化,莫作念佛會。守分修行,即是末法中大善人、真居士也。


與江陰馮筠居居士
  七十古稀,百年能幾。今此暮景,正宜放開懷抱,看破世間,宛如一場戲劇,何有真實?但以一聲阿彌陀佛消遣光陰,但以西方極樂世界為我家舍。我今念佛,日後當生西方,何幸如之!發大歡喜,莫生煩惱。倘遇不如意事,即便撥轉心頭,這一聲佛急急提念。卻迴光返照:“我是阿彌陀佛世界中人,奈何與世人一般見識?”回瞋作喜,一心念佛。此是智慧中人,大安樂大解脫法門也。


示病人
  古人有言:“病者眾生之良藥。”則人於病中當生大歡喜,一切不如意處莫起煩惱。又言:“死生有命。”則人於病中當生大解脫,任其死生,莫起恐怖。又過去如幻,現在如幻,未來如幻,盡情放下,單持正念而已。病中千萬甯耐,莫懷速愈之躁心,乃所以為速愈之良方也。

  將家事處置了卻,放下萬緣,空空地心上只念六字佛名,刻刻不忘,自然業障消滅。業障既消,自然夜臥安寧,身心康健矣。念佛人,要發願舍此惡世,生彼樂邦。


答蘇州袁心遠居士廣綬
  畏死者,以未悟本來無生故也。本自無生,焉得有死,何畏之有?然無生未易卒悟。今唯當專誠念佛,久久念至一心不亂,必得開悟。就令不悟,而一生念力,臨終自知死去必生淨土。則如流落他鄉,得歸故里。阿彌陀佛垂手接引往生,歡喜無量,何畏之有!


與王居士大琸
  貴恙宜將身外事,並此身四肢百骸,盡情放下,使空無一物。若必不可歇者,權且歇下,待後處之。妄想熾不能制,當念佛數聲壓伏之。世間榮華富貴亦不過片時間事,厄難苦惱亦不過片時間事,倏忽便無。且萬般皆屬前緣,非人力所能奈何者也。盡情放下,一心念佛。至囑至囑。


與太倉王子顒孝廉智第
  貴宅世修盛德,何為尊體遘斯劇疾,得無宿業使之然乎?疾病之由,多從殺生中來,故偏重放生也。今更有所陳。良以外僧代懺,與內心自懺,功德懸殊。願空其心,盡罷一切諸緣,于空心中單念一聲阿彌陀佛。所云念者,不必啟口動舌,但默默以心眼返照,一字一字分明,一句一句接續。從朝至暮,從暮至朝,心心靡間。若有痛苦,忍之耐之,一心顧念。經云:“至心念佛一聲,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。”故功德懸殊也。


示於廣慧
  古云:“雜念是病,念佛是藥。”念佛正治雜念,而不能治者,因念不親切也。雜念起時,即用心加功念佛,字字句句精一不二,雜念自息矣。


答張百戶廣湉
  妄念是病,念佛是藥。久病非片劑所能療,積妄非暫念所能除,其理一也。莫管他妄念紛飛,只貴在念佛精切。字字分明,句句接續,極力執持,方有趨向分,所謂真積力久而一旦豁然。喻如磨杵作針、煉鐵成鋼者,定不誣也。入道多門,唯此一門最為捷徑,不可忽,不可忽。


示王智第
  心空則業空,身空病空。倘有疑心,可盡情放下。經云:“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”既屬虛妄,如空中華,如水上泡,如夢中事,何疑之有?減思慮,戒惱怒,節飲食,慎起居。但時時刻刻將念佛做個話頭,勿使忘失,即是覺照常在,惺惺不昧矣。


答吳居士大澈
  念佛即是持咒。念佛得力後,對境自如,作厭離想,即是解脫初門。但目前如何便得自在?久持不退,自有相應時也。


示大同
  古人教親近明師,求善知識。而善知識實無口傳心授秘密法門,只替人解粘去縛,便是秘密。今但“執持名號,一心不亂”,此八個字,即是解粘去縛秘密法門,即是出生死堂堂大路。朝念暮念,行念坐念,念念相續,自成三昧,莫更他求也。

  久亂之心,一時難定。念佛心不清不必憂,只要工夫深耳。字字句句當心念。


以苦為樂
  廁蟲之在廁也,自犬羊視之,不勝其苦;而廁蟲不知苦,方以為樂也。犬羊之在地也,自人視之,不勝其苦;而犬羊不知苦,方以為樂也。人之在世也,自天視之,不勝其苦;而人不知苦,方以為樂也。推而極之,天之苦樂,亦猶是也。知此而求生淨土,萬牛莫挽矣。


一蹉百蹉
  古云:“今生若不修,一蹉是百蹉。”一之至百,何蹉之多直至於是?經言:“離惡道,得人身難。得人身,逢佛法難。”然而逢念佛法門,信受為尤難也。如經所言,蟻子自七佛以來未脫蟻身。安知何日得人身,又何日逢佛法,又何日逢念佛法門而信受也?何止百蹉,蓋千蹉萬蹉而無窮也。傷哉!


勸修四料簡
  作福不念佛,福盡還沉淪。念佛不作福,入道多苦辛。無福不念佛,地獄鬼畜群。念佛兼作福,後證兩足尊。


念佛鬼敬
  海昌村民某,有老媼死,附家人言平生事及陰府報應甚悉,家人環而聽之。某在眾中忽攝心念佛。媼謂曰:“汝常如此,何患不成佛道?”問:“何故?”曰:“汝心念阿彌陀佛故。”問:“何以知之?”曰:“見汝身有光明故。”村民不識一字,瞥爾顧念,尚使鬼敬。況久修者乎?是故念佛功德不可思議。


念 佛
  世人稍利根,便輕視念佛,謂是愚夫愚婦勾當。彼徒見愚夫愚婦口誦佛名,心遊千里。而不知此等是名“讀佛”,非“念佛”也。“念”從“心”,心思憶而不忘,故名曰“念”。試以儒喻,儒者念念思憶孔子,其去孔子不亦庶幾乎?今念念思憶五欲,不以為非,而反以念佛為非。噫!似此一生空過,何如作愚夫愚婦耶?而惜乎智可能也,愚不可能也。


結社會
  結社念佛,始自廬山遠師。今之人,主社者得如遠師否?與社者得如十八賢否?則宜少不宜多耳。以真實修淨土者,亦如僧堂中人故也。至於男女雜而同社,此則廬山所未有。女人自宜在家念佛,勿入男群,遠世譏嫌。護佛正法,莫斯為要,願與同衣共守之。
  又放生社亦宜少不宜多。以真實慈救生靈者,亦如佛會中人故也。愚意各各隨目所見,隨力所能,買而放之。或至季終,或至歲終,同詣一處,會計所放,考德論業,片時而散。毋侈費齋供,毋耽玩光陰,可也。願與同衣共守之。


出胎隔陰之迷
  古云:“聲聞尚昧出胎,菩薩猶昏隔陰。”予初疑聲聞已具六通,菩薩雙修定慧,何由昏昧均未能免?及考之自己,稽之他人,昨宵之事,平旦忽爾茫然,況隔陰乎?乍遷一房,夜起不知南北,況出胎乎?彼諸賢聖之昏昧,蓋暫昏而即明,俄昧而旋覺者也。而我等凡夫,則終於昏昧,而不自知也。捨身受身,利害有如此者!為今之計,直須堅凝正心,毋使剎那失照,而復懇苦虔誠,求生淨土。生淨土,則昏昧不足慮矣。既放其心,復撥淨土,危乎哉!


遊名山不願西方
  遊五台者曰文殊在,遊峨嵋者曰普賢在,遊普陀者曰觀世音在,獨不曰西方極樂世界有彌陀在乎?又不曰三大士者徒仰嘉名;阿彌陀佛現在說法,親炙休光之為愈乎?又不曰跋涉三山,累年月而後到;信心念佛,一彈指而往生乎?大可歎也。


念佛不見悟人
  或問:“參禪得悟者,相望於冊。念佛得悟者,何寥寥其未聞也?”噫!蓋有之矣,子未之見也。且參禪人得理之後,終不嘵嘵以自鳴也。龍天推出,然後聲振一時,而名垂後世。彼曹溪佩黃梅之心印,苟不失口於風旛,一獵人之守網夫而已。清素受慈明密記,苟非邂逅於荔枝,一叢林之閑老漢而已。子何自而知之?況實心念佛者,志出娑婆,精求淨土,念念如救頭燃。即其悟本性之彌陀,了唯心之極樂。若終身隱而不出,子亦烏得而知之也?凡上上品生者,皆得悟人也,《往生傳》不可不讀。


三難淨土
  一人問:“釋迦如來以足指按地,即成金色世界。佛具如是神力,何不即變此娑婆土石諸山、穢惡充滿之處,便成七寶莊嚴之極樂國。乃必令眾生馳驅於十萬億佛土之迢迢也?”噫!佛不能度無緣,子知之乎?淨緣感淨土;眾生心不淨,雖有淨土,何由得生?喻如十善生天;即變地獄為天堂,而彼十惡眾生,如來垂金色臂牽之,彼終不能一登其閾也。是故剎那金色世界,佛攝神力而依然娑婆矣。
  又一人問:“經言至心念阿彌陀佛一聲,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。斯言論事乎,論理乎?”噫!經云:“一稱南無佛,皆已成佛道。”又云:“禮佛一拜,從其足跟至金剛際,一塵一轉輪王位。”今正不必論其事之與理,但於“至心”二字上著倒。唯患心之不至,勿患罪之不滅。事如是,理亦如是。理如是,事亦如是。何足疑也?
  又一人問:“有人一生精勤念佛,臨終一念退悔,遂不得生。有人一生積惡,臨終發心念佛,遂得往生。則善者何為反受虧,而惡者何為反得利也?”噫!積惡而臨終正念者,千萬人中之一人耳。苟非宿世善根,臨終痛苦逼迫,昏迷瞀亂,何由而能發起正念乎?善人臨終退悔,亦千萬人中之一人耳。即有之,必其一生念佛悠悠之徒,非所謂精勤者。精則心無雜亂,勤則心無間歇,何由而生退悔乎?是則為惡者急宜修省,毋妄想臨終有此僥倖。真心求淨土者但益自精勤,勿憂臨終之退悔也。


淨土不可言無
  有謂唯心淨土,無復十萬億剎外更有極樂淨土。此唯心之說,原出經語,真實非謬,但引而據之者錯會其旨。夫即心即境,終無心外之境。即境即心,亦無境外之心。既境全是心,何須定執心而斥境?撥境言心,未為達心者矣。
  或又曰:“臨終所見淨土,皆是自心,故無淨土。”不思古今念佛往生者,其臨終聖眾來迎,與天樂、異香、幢旛、樓閣等,唯彼一人獨見,可云自心;而一時大眾悉皆見之,有聞天樂隱隱向西而去者,有異香在室多日不散者。夫天樂不向他方,而西向以去。彼人已故,此香猶在。是得謂無淨土乎?圓照本禪師,人見其標名蓮品,豈得他人之心作圓照之心乎?又試問汝:“臨終地獄相現者非心乎?”曰:“心也。”“其人墮地獄乎?”曰:“墮也。”夫既墮地獄,則地獄之有明矣。淨土獨無乎?心現地獄者,墮實有之地獄。心現淨土者,不生實有之淨土乎?甯說有如須彌,莫說無如芥子。戒之戒之!


隨處淨土
  有謂:“吾非不信淨土,亦非薄淨土而不往,但吾所往與人異。東方有佛,吾東往。西方有佛,吾西往。四維上下,天堂地獄,但有佛處,吾則隨往。非如天臺、永明諸求淨土者,必專往西方之極樂世界也。”此說語甚高,旨甚深,義甚玄,然不可以訓。經云:“譬如弱羽,止可纏枝。”則知翮翼既成,身強氣茂,方可翱翔霄漢,橫飛八方耳,非初發菩提心者所能也。世尊示韋提希十六觀法,必先之落日懸鼓,以定志西方。而古德有坐臥不忘西向者,豈不知隨方皆有佛國耶?大解脫人,任意所之。如其不然,恪遵佛敕。


佛示念佛十種功德
  若人受持一佛名號者,現世當獲十種功德利益:
  一、晝夜常得諸天大力神將,並諸眷屬,隱形守護。
  二、常得二十五大菩薩,如觀世音等,及一切菩薩,常隨守護。
  三、常為諸佛晝夜護念,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。
  四、一切惡鬼若夜叉、羅剎皆不能害,一切毒蛇、毒龍、毒藥悉不能害。
  五、一切火難、水難、冤賊、刀箭、牢獄、杻枷、橫死、枉死悉皆不受。
  六、先所作罪,皆悉消滅。所殺冤命,彼蒙解脫,更無執對。
  七、夜夢正直,或復夢見阿彌陀佛勝妙色身。
  八、心常歡喜,顏色光澤,氣力充盛,所作吉利。
  九、常為一切世間人民恭敬、供養、禮拜,猶如敬佛。
  十、命終之時,心無怖畏,正念現前。得見阿彌陀佛,並諸菩薩聖眾,手持金台,接引往生西方淨土。盡未來際,受勝妙樂。


頂部



本站資源,歡迎引用
清除 Cookies - 聯繫我們 - 彌陀山莊 - 專門弘揚彌陀淨土法門 - Archiver - WAP